今天我们聊一下《中庸》的第十三章,先看第一句: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中庸之道,就在我们日常的待人处事之中,学习中庸之道,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实际生活,那就学不好,也做不到。
孔子这样讲是有根据的,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诗经里说砍伐树木做斧头的手柄,你要做多长,看看手里拿的斧头,照着做就行了,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但如果我们不相信自己,斜着眼睛去看,往往就看不准了。
「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所以君子以人道来治人,拿合乎人道的道理,教育人也好,管理人也好,遇到他人有过错,只要引导他改正过来,就不再追究了。
这就是下面讲的忠恕之道,忠,是我们待人接物,尽到自己一颗诚心,恕是将心比心,某件事情放到自己身上,不愿意接受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从忠恕上用功夫,那就距离道不远了。
下面君子之道四这几句是把忠恕之道分开来详细地说。儿女对父母要尽到的孝道,下级对上级要尽到的职责,兄弟对兄长要尽到的悌道,朋友间有什么恩惠,首先要做到的推让。夫子说我还没做到。这是夫子很谦虚的话,也是勉励一般人要在这上面下功夫。不要自己做到几分就满足了。
最后庸德之行,庸言之谨这一段是讲如何去做。言语行为都要谨慎,朝着中庸之道去践行。不足的地方要勉励自己去做,做到几分也不要夸大其词。总之要言行一致,忠诚实在地做人做事。
我们一般人的言语行为,不合道理的太多太多了。所以古人对行、住、坐、卧都有一定的规矩。不知道守规矩的话,先不说对他人是好是坏,就对自己来讲,有很多害处的。比如说坐在那里,如果坐姿不对,弯腰驼背的,长期下来,到老的时候,脊椎就发生问题了。这些养身之道,古人都了解。所以按照这样做,对自己一定有好处。
除了身体以外,我们日常的待人处事也是这个道理,都要遵守规矩,符合中庸之道,才能收获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