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奎|许慎的书名为什么叫“说文解字”?
先秦时期,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字并不叫“字”,而是称作“文”,自秦以后,汉字可以称“文”,也可以叫“字”,还可以组合在一起称为“文字”。
汉字学的鼻祖许慎写了一部千古不朽的名著《说文解字》,为什么叫“说文解字”?“文”与“字”有什么区别?许慎自己就有明确的解释:“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文”是不可分解的独体字,商周金文写作下列样子:
字形是突出胸部或背部的人形,上面有各种花纹,第二个没有花纹的就是简化字,今天的“文”就是由它演变成的。这种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陶寺遗址出土的扁壶上有两个字:
这可是四千多年前的东西,右侧果真是个“文”字,不仅见到了夏代的文字,而且是简化了的汉字。这其中的信息简直无法估量。古书上说越人“断发文身”,“文身”就是我们今天的“纹身”,在身体上画图案使其美丽,这个动作叫作“文”,纹画出的图案也叫“文”。一个人经过文饰而发生了变化,就成了“文化”了的人——以文化之。古汉字弯弯曲曲,与身上的花纹有相似性,于是把记录语言的这套符号也叫“文”。有了这个“文”,我们的祖先就从野蛮蒙昧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儿。有了文字的文明人对待没有文字的野蛮人要以文化之,对不开窍的稚童、愚民也要以文教之,这时候的“文”就不仅仅是文字了,而是因为有了文字之后迅速累积起来的一套系统的价值观念、生活经验、技术手段,等等。这个过程就是“文化”,古汉语里的“文化”,文而化之之谓也。与这个“文”形相关的意义与时共进,愈来愈多,但追根溯源,最初就是文身和身上的花纹。
话说远了,还是回到独体的“文”上来。
金文中的“文”字虽然可以分析为突出胸部或背部的人形和花纹两部分,但把花纹单独拿出来无法独立成字,也不能成为其他字的构成部件,只是图形的一部分,纹饰与人形合起来像一幅完整的画,就表意的整体性而言,它是不可分解的。这种不能分解的“文”,汉字中不是很多,如日、月、山、水、禾、木、鱼、虫,数量只有几百个,但它们常用、稳定,是构成千千万万汉字的基本成分,是名副其实的“字根”或“字母(能生子之字)”。因为这一幅幅像画一样的“文”不能分解,只能说其形与义,所以叫“说文”。
“字”就不一样了,《说文解字》分析说:“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许慎的意思是“字”最初的意思是生育,由“宀”和“子”两部分合起来表示,“子”还表示读音。今天看这一番分析实在是再平常不过了,但在文字学史上,实在是伟大的创举。
先说“字,乳也”。“乳”在此的意思是孕育,哺乳是后来的事情。“孳乳”一词虽然古奥,但还时见使用,也是指生育、繁殖。“字”的本义是生育,不是文字学家杜撰的,语言里确实存在。《周易》说“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其中的“字”就是这个意思。把合体的文字叫作“字”就是取义于生育,它是由“文”这样的“字母”生出来的“字之子”。“字”中的“子”不仅表示字是文的儿子,正好还能表示字的读音,“子”与“字”的读音到今天也基本一致。
“字”由两部分合体构成,可分解,所以叫“解字”。牛角长在牛身上,用刀把它和牛体分离,这就是解析的过程和“解”字的理据。庖丁解牛,就是这么干的,因为了解牛的结构才能分解得如此之妙,分解得如此精细也就更了解牛的结构。许慎把字当牛一样地解了,分解的结果是弄清了文字的结构,弄清了部件的功能,也就弄出了一部《说文解字》。了不起,实在了不起!不论今天汉字理论怎么发展,哪套理论也抛不开“说文解字”的基本框架,要想了解汉字的结构就离不开“解字”。
许慎把当时能够见到的小篆搜罗到一起做了穷尽性的整理和分析,完成了《说文解字》这部巨著,不仅让我们知道那个时代有一套“六书”的文字理论,而且有运用这套理论分析汉字所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果,成为汉字学的基石,两千多年来影响不衰。
至此我们弄清楚了“文”与“字”得名之由来和二者间的区别,也明白了《说文解字》一书取名的深意。
时代在发展,学术在进步。今天我们见到许多许慎当年没有见到过的文字材料,也有了更周密的理论和更广阔的视野。指摘两千多年前学术成果中的错误易如反掌,但千万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文》最大的贡献在于构建起一套分析汉字的理论并运用这套理论系统阐释汉字,至于具体每个字的分析,错误很多,时代所限,在所难免。我们在做说文与解字这项工作时,既不能盲目信古与崇古,也不能因为比前人多认了一些字就把前人说得一无是处。对待前人成果,对的继承,错的纠正,是其是,非其非,实事求是。如此简单的道理,言之易,行之难。愿与天下有此同好者共勉!
读《说文解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里推荐两部书。清代《说文》四大家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高成就,但篇幅大,繁体竖版,反切注音,没有我们熟悉的标点符号,而且很多说法有问题,初学者很难读懂,也很难取舍,不宜从此入手。我经常推荐的是董莲池先生的《说文解字考正》,对《说文解字》有注音、有标点、有纠正,使用起来很方便。另外一部是季旭昇先生的《说文新证》,选取可说的文字大约1800个,穷搜古今字形,补充或纠正《说文》对这些字解说之不足,图文并茂。
文章来源:《汉字为什么这么美》李守奎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9年版
窗体顶端